作者:主创团·土豆妈
一转眼,又到了孩子们期盼许久的暑假。
有的父母,会让孩子尽情地玩,看手机打游戏,放纵自我。
(资料图)
有的父母,列满了学习计划,想让孩子趁着假期“弯道超车”。
教育专家杨东平教授说:
“孩子们平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大同小异,两三个月的暑假才是他们成长与蜕变的关键,也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分水岭。”
父母对待孩子假期的态度、方法、视野,是拉开孩子格局和眼界的关键。
如何才能陪孩子度过一个既丰富又充实的暑假,真正给孩子好的滋养?
大格局的父母,一定会带孩子做这9件事,比上补习班强多了。
回农村老家住几天
《朱子家训》里曾说: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可如今许多孩子,每天锦衣玉食,丝毫不懂珍惜和感恩。
要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,不妨趁着假期带他去趟农村吧!
有条件的可以在乡下老家多住上几天,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种菜、砍柴、烧饭……
曾有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,总是偷懒不想写作业,爸爸怎么说都不听,最后便带着他去农村干活。
孩子才去了一天,就累得不行,晚上便在纸上写下了这句话,用来警醒自己。
整天泡在蜜罐里的少年,如何能懂得愁的滋味?
孩子只有吃过苦、受过累、流过汗,才会懂得珍惜,才会知道感恩,从而不断拼搏和上进。
学一项生活技能
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:
小学生不会洗袜子,初中生不会刷碗筷,还有许多孩子甚至不会自己系鞋带、剥鸡蛋。
高分低能的孩子,注定走不远。
在家他可以靠父母靠长辈,可是当他离开父母,走向大学,步入社会,如果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,又该如何生存呢?
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说:
“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。生活教育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,只有生活能力提高了以后,他才能适应社会。”
千万别因为一时的分数和成绩,忽视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。
让孩子学做一道菜,学着整理房间,自己清洗衣服,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,才是我们最应该教会给孩子的。
因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知识,而是生活。
重点发展一项兴趣爱好
高考出分后,许多学霸的家庭教育和成长历程也随之曝光。
我们会发现,这些孩子从来都不是只刷题、死读书的“书呆子”,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兴趣爱好。
浙江学霸叶一鸣,高考总分716分,从小多才多艺,小学就是学校合唱团的钢琴伴奏。哪怕后来学习再忙,也不忘自己的音乐爱好。
陕西学霸卢奕菲,高考总分721分,从5岁便开始学习钢琴,如今已经是钢琴十级了。
她说父母特别尊重她的兴趣爱好,高中有个暑假,她看了小说《三体》,便开始迷恋上了物理,并自主参加了物理竞赛。
孩子的潜力,需要父母耐心挖掘,孩子的兴趣,需要父母尊重与呵护。
就像纪录片《小小少年》的导演孙超说过的:
“你去支持孩子的一个兴趣,它不一定能让孩子成功,但是它有可能让孩子获得一个不一样的力量,去面对时而无聊又困难重重的人生。”
带孩子亲近大自然
你听过“自然缺失症”吗?
由于接触大自然太少,孩子们过于依赖自己大脑里的信息,以及成年人灌输的概念,但对于身体五感带来的各种丰富体验,却慢慢变得“接受无能”。
这样的孩子,往往没有耐心,情绪易躁易怒,长大后出现抑郁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风险也更高。
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,整日面对的都是钢筋水泥和车水马龙,哪怕到了周末,要么是写作业,要么是上兴趣班。
其实,大自然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课堂。
趁着暑假,让孩子放下沉重的书包,远离手机的诱惑,去看山间的明月,听林中的鸟鸣,触溪涧的流水。
只有感受到物种的丰富和生命的神奇,孩子的内心才能被真正滋养。
这样长大的孩子,内心往往更丰腴更强大,对生命多一份敬畏,对生活也会多一份期待。
一起去名校看看
云南德宏有一对双胞胎兄弟,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耀眼的成绩。
哥哥703分,弟弟730分,两人都报考了清华大学。
父亲在采访时提到了一个细节,早在2013年的时候,父亲就带着兄弟两去北京旅游,并参观了清华大学。
那次之后,两兄弟不仅开阔了眼界,还确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:一定要考上清华。
10年来,兄弟两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,最后终于志得圆满。
著名童话《小王子》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说:
“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,先不要雇人去搜集木头,也不要给他分配任何任务,而是要激起他对大海的向往。”
利用暑假和孩子一起去名校看看,相信定能激发他对大学生活的向往,在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。
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走马观花地拍个照,发个圈,就算是参观了。
父母更应该提前做好功课,了解名校的教育理念和深厚底蕴,带着孩子一同感受名校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特色,让这些成为他的精神动力。
每天锻炼半小时
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学专家杨霞,她在过去30年里曾接诊了超过10万问题孩子。
她发现,很多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行,做事拖拉磨蹭,还有情绪问题,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运动不足。
她平日里最重视的,就是带儿子运动。
小时候,儿子容易分心,协调性差,心思敏感,于是她从4岁起便坚持带着儿子爬山。
正是运动的习惯,让儿子始终能保持充沛的精力,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,最终儿子成为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。
平日里,孩子们学业繁忙,很少有时间去运动。
但学习是一场马拉松,弱不禁风的身体,无法支撑孩子走到终点。
不妨在假期里,让孩子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,挥洒汗水的过程,就是释放情绪的过程。
每天坚持下去,孩子的性格也能得到磨炼,变得更加坚韧。
让孩子广泛阅读
无数事实向我们证明,每一个优秀孩子背后,都必须要有海量阅读支撑。
不阅读的孩子,将来中高考都会吃亏。
倘若不阅读,丝毫没有文字积累和理解能力,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,连试卷都做不完,又如何与他人竞争呢?
如果你不想孩子在暑假沉迷手机和游戏,那一定要尽早控制他的屏幕时间,增加他的阅读时间。
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需要父母用心和耐心。
多带孩子去图书馆,营造氛围;
放手让孩子自己选书,培养兴趣;
自己放下手机,捧起书本,做好榜样。
孩子爱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了,便可以受益终生。
逛一趟菜市场
从小到大,我就经常带着儿子逛菜市场。
菜市场就像是一本隐形的教科书,藏着许多大学问和大智慧。
3岁的时候,可以教他认识瓜果蔬菜,了解它们的生长周期和营养价值,孩子不仅长见识,就连挑食的毛病都被治好了。
5岁的时候,可以带孩子挑菜、问价、还价,这是金钱教育最好的契机;
6岁的时候,买完菜大袋小袋,我会试着让儿子帮忙分担,几次之后他便会主动揽下大包小包了。
孩子在你来我往中,还能增强沟通能力,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,不知不觉情商也提高了。
其实,知识的灌输并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,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。
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时候,去一趟菜市场,一定能看到孩子的惊人变化。
养成晨读的习惯
许多孩子,一放假就开始放飞自我,昼夜颠倒,懒散至极。
教育学家朱永新曾经算过一笔账:
如果每天比别人早起2小时,50年就能多出36500小时,合算起来就是4年多的时间。
网上曾有个8岁的小男孩,每天坚持六点半起床,洗漱后便开始晨读,坚持了400多天。
一开始孩子也会畏难,想要放弃,但妈妈仍没有放弃监督和提醒,久而久之晨读就成了孩子自然而然的习惯了。
一日之计在于晨,暑假正是让孩子坚持早起,养成晨读习惯的好时机。
对此,人民日报给了3个建议:
①选取自己感兴趣的,韵律感强的美文;
②最佳晨读时间是早上7点前,哪怕睡懒觉起床的同学,读上一段也绝对聊胜于无;
③文章数量不必太多,内容不必太长,一天半小时,选取5-10篇文章即可。
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:
“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,都会开花结果,不仅影响他的一生,也决定他的一生。”
孩子就如同一棵小树苗,父母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养分,他们最后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。
假期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,更是父母的格局和远见。
多带着孩子做这9件事,相信他定能越来越优秀。
关键词: